恢复期可出现关节炎骨髓炎等伤寒,伤寒及副伤寒内容区分

时间:2014-11-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普遍推行伤寒、副伤寒(甲、乙)菌苗预防接种可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伤寒的发病率.到伤寒包括副伤寒甲、乙、两三种

从细菌侵入到病人发病的间隔时间约7~14天,病起多缓慢,体温渐升,于第一周末达39~41度,并有头痛、畏寒、食欲差、腹胀、便秘等症状第二周起,高热持续不退,维持2周左右,病人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听力减退,重者有说胡话,摸空等无意识举动或昏睡患者体温虽高,但脉搏的增快与体温不成比例,称为相对缓脉约 2/3病人有脾肿大,1/3有肝肿大.1/3患者于疾病的第7~10无可出现玫瑰色皮疹,多分布在胸腹部,3-4毫米大小,稍高出皮肤,压之退色病程第四周体温开始下降,经一周左右降至正常,与此同时,全身症状也明显好转.未经治疗的病人整个病程约一个月以上是典型病例的表现,近二十年来,许多病人的发热不太高,全身症状不如上述的重,但肝脾肿大、相对缓脉及白细胞不增多等特点仍然存在,可资鉴别病程第2~4周时,部分病人可发生肠出血,故在这段时间应注意大便颜色,若出现黑粪,则需按肠出血治疗原则处理肠穿孔时,病人的体温可急骤上升,白细胞增高,剧烈腹痛,患者应及时送外科处理由于胆汁有利于伤寒杆菌生长,因此原有胆囊炎或伤寒病程中共发胆囊炎者,如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易形成慢性胆道带菌而经常大便排菌,对人群造成危害在夏秋季,一切病因不明的持续发热病人,都应考虑有伤寒的可能.有助于诊断的化验检查有①白细胞计数减低或正常z②嗜酸粒细胞显著减少或消失;③血、骨髓或大便培养出伤寒杆菌;④血清凝集法(肥达反应)阳性,该试验乃以伤寒杆菌菌体抗原(o)和鞭毛抗原(h)以及副伤寒甲、 乙、丙的鞭毛抗原等来检测病人血清中的相应抗体,此试验对本病诊断有参考价值,如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抗体效价逐周增高,就更有诊断意义

对伤寒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病人应早期诊断并隔离,粪便、便器、饮食用具、谈杯、衣服、被褥等均应消毒保育员、炊事员及饮食业工作者应每年检查三次大使,如培养出伤寒杆菌,则为带菌者,应调动工作并给予积极治疗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和降低伤寒发病率的主要措施,应加强水源保护及饮食卫生管理,消灭苍蝇,养成食前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等个人卫生习惯流行季节与伤寒相同副伤寒与伤寒的症状相类似,较难鉴别,需依靠细菌培养及肥达反应才能确诊.但副伤寒潜伏期较短,大多急骤起病,病初有呕吐、腹泻等,体温波动大,热程短,全身症状较轻,并发症较少可是副伤寒丙除有上述表现外,部分病人表现为胃肠炎型及败血症型小儿伤寒的特点婴幼儿伤寒的起病多急骤,2~3天内体温即达高峰,中毒症状显著,伴脉速、惊厥、呕吐、纳呆、神萎、腹泻、腹胀等,玫瑰疹少见,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增加,与成人伤寒极不相象营养不良者则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更早且明显恢复期可出现关节炎、骨髓炎等儿童则与婴幼儿不同,多为轻型伤寒,病程短,有时仅2~3周即自行痊愈较大儿童的临床表现则与成人相似

伤寒病人的护理甚为重要,病人应卧床休息到完全恢复为止,并严密观察体温、脉搏、血压等变化注意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防止褥疮注意饮食,高热时予以米汤、藕粉、豆浆等流质饮食,以后随体温的下降而适当调整,一般在病程四周内均应给予易消化的少渣食物,至恢复期时病人食欲好转,此时切忌饮食不节,以免促发肠出血或穿孔高热时可用冰袋或酒精擦治进行降温便秘时不可用泻药,宜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腹胀明显时可用肛管排气治疗伤寒首先选择氯霉素,成人每日l~1.5克,小儿以每日每公斤体重25~50毫克计算,总量分四次口服,体温正常2天后剂量减半,继续用药7~10天.一股于用药后5天内热退,病情减轻,病程缩短.早期用药可减少肠出血及肠穿孔等的发生率.复方新诺明(smzco)的疗效也很好.病人的白细胞低于300o/立方毫米时,上述两药即不宜使用,可以氢苄青霉素替代该药也可用来治疗带菌者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典型症状有持续发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色皮疹和白细胞减少等

伤寒杆菌在粪便中可活1~2个月,冰雪中至少活三个月,但一般消毒剂可将它消灭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某些病人病愈后可长期带菌,乃至终身,故带菌者是重要的传染源细菌从传染源的大小便中排出,通过水及被水、手、苍蝇等污染的食品由口进入人体细菌进入胃部如未被胃酸杀灭,即进入小肠(回肠)肠壁淋巴组织生长繁殖,再通过淋巴管入血,细菌侵入肝、脾,骨髓等处,在其内又大量繁殖,这样,大量的细菌、毒素可播及全身,引起全身症状.

牛皮癣应该怎么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yjky.com/shby/1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