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也不忘学习丨被误解的伤寒论不是六

时间:2024/3/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本期导读《伤寒杂病论》的文本辗转流传,有过较大的改动、整合,导致我们很难还原仲景思维,清晰罗列其理论。本文作者忆忘求学、应用伤寒多年,踩过无数古人、今人的坑后,方得拨开云雾见月明。一起来读他对于《伤寒论》疾病分类的发现。从表到里(误治或者传变),先是说热入,表邪入里,传阳明,阳明是最里位,「无所复传」,意味着只能往外往表传变。所以这个理论不完全是入里而死的,反而是格逆出表而死。这是对《伤寒论》存在严重误会的地方。《黄帝内经》里的疾病传变《素问》中的七传者死,也与这个过程同类。先看下《素问·玉机真脏论》的七传者死:「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盛痹不仁肿病,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第一阶段:外感,或夹杂风寒湿邪,汗法可治;「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第二阶段:表邪入里,咳嗽上气,肺痹,咳逆兼表邪;「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第三阶段:继续入里,结于胁下,胁痛呕吐;「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第四阶段:里热津亏、水热兼表,甚至小便不利黄疸;「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时,可按、可药;」第五阶段:病入下焦,小腹痛或结块,小便白(蛋白尿),相当于现代的肾病、肾衰;「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当此之时,可灸、可药。弗治,满十日,法当死;」第六阶段:表里俱急,瘛疭,类似血痹虚劳伤精之后,循环系统功能的受损、心衰;「肾因传之心,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发寒热,法当三岁死,此病之次也;」第七阶段:表里俱急的基础上,倒春寒或者又受了外感(发寒热、咳嗽),心肺俱衰,多器官衰竭,不治。所以,并不是入里即死,而是入里内伤之后,要么热厥,要么寒厥,表里俱病而死。宋本《伤寒论》将七病误作六病《伤寒论》里面两大类死证,一种是热厥,一种寒厥,最后全被「厥阴病篇」收编,这是个大问题。宋本的错误,是没有认清本来有七大分类,结果只剩下六类。所以用六经的三阴三阳是不完全分类。从表里观开始,到第三类出现寒热俱见的少阳病,尤其少阳病的中风,已经存在里位太阴的问题。除了血弱气尽,还有如默默不欲食或者下利或者呕,都是无法脱离太阴病的要素,里位的水证和胃虚纳差里寒。因此,第三类是合病类型的展开。里位合病阳明太阴,表位合病中风。从完全分类的方法上讲,到这里就可以按下暂停,也就是先得出了三类:表、里、表加里,再乘以二就变成六。这个二,可以用寒热或者虚实去分类,但是表里先后已经包含了寒热问题,剩下的只能是虚实。所以,少阴病是相对于太阳病、太阴病在表或在里而更虚;那么里热的津虚证热燥是阳明,如果兼胃虚就变成了少阳病,如黄芩汤。如果理解了三阳合病,这个里热而胃虚兼饮的少阳,本不是问题,反过来说,唯有理解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三阳合病。如果列出了厥阴,就应该有「厥阳」,只讲寒厥死证,不讲热厥死证,是不完全分类。所以厥阴病篇出现了很多热病,命名为「厥阴」,而实际并非全是阴病寒病。三阴三阳命名因此失据。厥阴篇将热厥、寒厥统一命名为「厥阴」,明显是为了附会六经所作,并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理解混乱。参考《脉经·热病阴阳交并少阴厥逆阴阳竭尽生死证篇》,可知阴阳竭尽包括热厥、寒厥两类,《伤寒论》厥阴病篇包含两类死证。《伤寒论》疾病分类的真正依据其次,太阳中暍关乎三阳合病的定义,最终应该是七大类疾病。三阳合病中的少阳、阳明是无争议的,有争议的是认为合病太阳病,不成立,只能是合病太阳中暍。而中暍不是太阳病。三阳合病是没有太阳病的,否则应不忌讳发汗。反过来也就是说,一旦合病太阳病,就没有「三阳合病」的可能,只能是二阳病。主要问题是六经病分类不全,痉病和湿病都属于合病,而太阳中暍不是合病,是单独的一类证型,因此《伤寒论》基础疾病分形至少是七类,而不是六经。还有个问题是,厥阴病和少阳病无关,没有对称关系。这是由于体系的定义严格而来的结论。少阳病是寒热水火的合病扩展,而少阴病是虚证定义,直接构成与实证的扩展形式;而厥阴病更是对虚实二证的扩展,补虚泻实的疾病治法定义。《伤寒论》的目标是复杂问题解决方案,而不是什么经脉阴阳的两两对称,三阴三阳,这些都非仲景原有概念。因此,从定义内核上去解析是唯一的出路,也就是表里、寒热与虚实关系的组合问题。至于把六经病当成完美分类的,还有躺在经脉上的、运气上的,那些还在坚持六经病是经络的,不值一提。小结一下:《伤寒论》的六病定义应根据寒热、表里、虚实六个要素重新理解,并需添加太阳中暍而成为七病。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yjky.com/shzz/234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