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既能治伤寒又能

时间:2023-3-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一个经典名方——桂枝加附子汤,出自《伤寒论》。

这天我正在坐诊,看到一个50多岁的男性病人,刚进来,我就被他的穿着吸引了。

外面是二十多度炎热的天气,他上身穿着一件棉袄,里面裹着毛衣,下身穿着厚厚的裤子,见状估计裤子里也套着几层秋裤,头上海带着棉帽。

我对他的穿着感到了一丝惊讶,问他哪里不舒服。

患者:“一个星期前感冒了,就想发发汗,以前吃感冒药的时候特别不容易出汗,而且那几天还有些事,就想让自己快一些好,这次就吃了四倍的发汗药”

患者:“当天晚上就出了特别多的汗,像洗了个澡一样,但是就是觉得嘴巴里干,小便解不出来,晚上睡觉的时候又冷的厉害,我爱人给我熬了一碗姜汤才暖喝了点,但是第二天又是这样,一直出汗,又很怕冷,都不能见家里的电风扇转”

我看了看他在说话的时候,脑门上和手上依旧还有汗液渗出

这是发汗太过所致

张仲景在第一张治感冒的方子桂枝汤后曾谆谆告诫,不可过服解表发汗药,发汗时要微微汗出,不可大汗淋漓,否则不但治不了感冒,而且会导致其它疾病。

这个病人,自行服了四倍于常规量发汗西药,属于典型的发汗太过,已经到漏汗的程度,卫气受到极度的损伤。

于是我给他开桂枝加附子汤,其中附子用30克,并合上固表止汗的玉屏风散。

通过这个医案今天就给大家重点讲讲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祛风温经,助阳化湿之功效。

组成:

桂枝(去皮)四两,附子(炮,去皮)三枚,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主治:

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恶寒发热,四肢掣痛,难以屈伸,厥,或心下悸,或脐下悸。

这里重点给大家讲讲桂枝与附子两味药

首先是桂枝

桂枝则是肉桂树的嫩枝条。张寿颐谓:“桂枝即肉桂之枝,柔嫩细条,芬芳馥郁,轻扬升散。”桂枝之名始见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其中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

桂枝于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本品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以质嫩、色红棕、香气浓者为佳。生用。桂枝药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在论述桂枝汤时,有“桂枝(汤)本为解肌”之说,后人在论述桂枝时一般也将桂枝的作用说成是解肌,此处解肌实际就是解表的意思。

李时珍云:“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因麻黄外发而祛寒,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桂枝上行而散表,透达营卫,也能祛除外邪。为了与张仲景的说法统一,故将桂枝的解表作用说成是解肌。

再来给说说附子

附子,始载于《本经》,因附于乌头(母根)而生长,故名附子。因此,一般都认为乌头为母根,附子为子根。

附子温补能力极强,是强力动能中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任何一处阳气虚弱,都可以用附子温补。

尤其是它的温肾阳、补卫气的作用更为迅捷,扶阳固表,能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人体免疫防御作用,是治疗阳虚出冷汗、老年伤寒、免疫功能下降、心肾功能衰退等病症的良药。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过去的时光还是在现在的社会,中医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希望大家在我的介绍下能对中医以及一些经久不衰的历史名方有所了解。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yjky.com/shzz/228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