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之伤寒病的六经传变规律之谜,你知道

时间:2016-1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周知,是我国古代一部经典的医学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颇有影响。历来医家研究者,若天上繁星。时至今日,仍各抒己见,榷商不已。在中,仲景只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伤寒病的传变规律,使医者知常达变,预后有方。二是方剂组成规律,药简理深,直中病所。现仅就六经传变规律,探讨如下。

一·仲景采用了的三阳三阴的排列顺序,指出伤寒病的传变规律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至厥阴是极其危重的生死关头。

1首先要提出探讨的是里的厥阴病:

(1)、错把杂病当伤寒: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者吐蛔、下之利不止”。这是杂症,蛔虫症及胆道蛔虫症。不过,在仲景年代,把蛔虫症误认为是伤寒病,可能有两方便原因:其一,在当时该病的波及面大,有流行的假象。由于战乱、饥馑、民多以菜充饥。

在食菜的季节里,得蛔虫症的人自然增多,波及的地域也广,看是有流行之势。其二,胆道蛔虫造成的胆系感染,而伴有发烧、恶寒。所以被误认为成“伤寒病”。而把胆道蛔虫症,当成极端危重的厥阴症,也有两方面原因:其一,疼痛惨烈,甚至昏厥死亡者,在当时条件下必然不少。

其二,侥幸不死,疼痛缓解者,似乎阴尽阳又生,从死亡线上爬回来。极符合厥阴的阴尽阳生,病至危重,生死关头的概念。也符合六经传尽的概念。所以说,仲景对“厥阴病”的观察和结论发生错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

(2)、错把伤寒当杂症:

痉病本是因高热而致的神昏抽搐,发病迅速,传变很快,极端危险。但仲景却认为它不属于伤寒病的范畴,而划入了《金匮要略》里的“痉、湿、暍”篇。

其实痉病正是厥阴病!厥阴病是由高热引起的热深痉厥的症候群组成的。临床最常见的是热深厥亦深,热深必至痉。是真正的危侯。如果说到‘寒厥’,其实是“少阴病”的范畴了。

(3)、厥阴病之为病,高热神昏,惊厥抽搐,熱退厥止。反复发作,极易猝死。

2现在要探讨的是的“六经病”的传变规律:

周知,所谓伤寒病症状的六经分症,并不是指一种热病的六个不同阶段而言。而是将各种热病的相同症状候群,根据他们的性质,归为一类,命名为某经病。如太阳经病、阳明经病等等,是一种横向截取。而其传变规律,又沿着由表及里的顺序,纵向传递。

无疑的六经分类、传递方法,在指导后人对复杂、多变的传染病的治疗上,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临床上传染病发病急骤,症状多变,很少能出现里描述的,直线的传变方式。所以后世医家便分出了“伤寒派”、“温病派”。

所谓发热、恶寒、无汗,为伤寒。发热、恶寒、有汗,为温病。而温病的传变规律则是:“三焦传变”、“卫、气、营、血”传变。尤其是吴鞠通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规律,堪为经典。

其实我们知道,伤寒,温病,本来就是一个病种——传染病。发热必恶寒,而恶寒也必发热,热减必有汗。如此可以看出,对于传染病来说,温病的传变规律比“六经”的传变规律,似乎更切实用。

但是,在长期临床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新的“六经传变规律”,在对传染病辨证治疗时,更能防微杜渐,知常达变。易学易懂,极方便临床应用。新的六经传变规律,不是按照三阳、三阴的直线传递.热病进退顺逆,越经而传,是常见的现象。

而且纠正了伤寒论原来的“厥阴病”代之以“热深痉厥”。厥阴病不是伤寒病的最后阶段,而是伤寒病的极期,重要的转归枢纽阶段。

总结的伤寒病六经传变的规律是:表证(太阳、少阳),病进传阳明,逆传厥阴,顺传太阴,或自解。阳明病进传厥阴,逆传少阴,顺传太阴。病至厥阴为热病的极期阶段,厥阴、阳明,常呈胶着状态。

热减回转阳明,不为准退,热复惊厥,厥阴重现。厥阴病进传少阴,病退传太阴,易猝死。病至少阴为至危,顺传太阴。邪至太阴,大多邪气已衰,正气当复。妥善调养,多半自愈;若调养不当,邪气复起,名为劳复,如传少阴,则大逆而危亦。

  

这种传变规律,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它有重要的指导临床的意义:

(1)·能客观的指导临床。

无论是任何急性热病,都逃不过这样的传变规律。掌握它,用以辨认热病所处的阶段,不但可立即给以恰当治疗,并可以预知它向那经传变而作积极地预防。

比如

1,表证急骤高热,应预防逆传厥阴。要立即采取快速降热措施,防止惊厥、抽搐、猝死等发生。病退自解或顺传太阴。

2,病在阳明,应阻止病进传厥阴。高热不退时,在经白虎汤,热清风自息。在腑承气汤,急下可存阴。病急时速用物理降温法,快速降温。更要警惕逆传少阴!

3,病在厥阴,要预防循环衰竭,病进少阴。在惊厥神昏之时,急应用牛黄安宫丸之类,镇惊开窍、清热熄风。谨防窒息、猝死。厥阴病退,顺传太阴。

(2)·在这个传变规律里可以发现:

三阳经病传至太阴是向愈的吉兆,是顺传。而不是如所言,为三阳经病重不愈传太阴。

传变规律告诉我们,阳明无虚证,太阴少实证。

厥阴病是热病的极期阶段,易猝死。

少阴病为热病的末期阶段,抢救稍有不当,则死亡。

3这个传遍规律,内在的将伤寒和瘟病统一起来。

1,邪在太少,逆传厥阴的传遍规律,与温病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规律是一样的。临床上,不但温邪犯肺,伤寒更是犯肺。

只是在里,把咳的症状列入“或证”里罢了。可见温病、伤寒两大体系,虽采用的分证方法不同,而其内涵和传遍规律是一样的。所以说,伤寒、温病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称谓。

2,又如,病在阳明、厥阴胶着阶段:呈现高烧、惊厥、昏迷、抽搐时,与温病的气血两燔,风火相煽,不但症状一样,即使治则也极雷同。伤寒至此,大劑清热,急下存阴。而温病则清热熄风,解毒保阴。更可见两病为一,治法多样,互相补充。也可以看作温病实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发展了伤寒论。

3,当病至少阴,已是疾病的末期,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抢救已是很困难的了。所以不管是伤寒论或温病,对此的论述都不足,这也是他们的共同之处。但在伤寒论理,提到“当归四逆汤”,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休克,应当引起高度注意。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想要获取更多中医针灸理疗知识,请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白癜风早期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yjky.com/shyf/109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