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讲六经中风02阳明中风,也

时间:2024/1/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郑重提示:本文旨在探讨如果阅读传统中医经典,不是主讲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文中偶尔出现医疗处方,请勿轻易使用,若要使用医疗处方请依法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

六经都有“中风”,不是只有“太阳中风”。

有人讲,《伤寒论》讲的六经与《黄帝内经》讲的六经不是一回事。读完本文之后,相信你对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

终于理解清楚“中风”的本质:风邪在表易泄气伤阳,风邪入里易化火伤阴。

读完本文之后,相信你对“中风”的本质也会有更深的理解。

二、阳明中风

原文: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吴越理解:

有一派《伤寒论》学者认为:太阳主表,阳明主里;认为《伤寒论》六经只是讲表里关系,与《黄帝内经》讲的六经没在关系。

从这个条的“阳明中风”可以看到,其实阳明经也有表里之分,这条讲的“阳明中风”就有表证与里证。

“发热恶寒,脉浮而紧”显然是表证,但这个表证却不是太阳证,而是阳明证。这说明阳明也有表证。——其实从《黄帝内经》讲的六经不难理解,阳明有手阳明与足阳明,阳明经有络脉,连络表里,怎么能说只有太阳主表,而阳明只主里呢?

“微喘”这种症状在太阳伤寒表证中多见。

“腹满”是里证。

“口苦咽干”,少阳证中多见这两种症状,那么就属于半表半里。——那么也就是说,阳明中风,也有半表半里证。不是只有少阳经才主“半表半里”。

那么,为什么阳明中风会出现这些症状呢?

太阳中风,发热汗出,正气外泄。阳明中风,不出汗,但有发热,阳气在外泄。同时,因为阳明经与太阳经相比,走里的力量更多,而且阳明经属于“多血多气”之经,所以阳明中风,向外发热之力不强,加上“脉紧”,此人更不能出汗。但阳明中风在内发热却很重。这种内热不去腐熟水谷,于是胃中缺乏能量,出现腹满;肺受内热影响,所以出现微喘;内热熏灼食道,所以出现口苦咽干。

阳明中风,出现上述症状,如果用攻下法(比如用承气汤之类),那可能更加腹满(因为胃中阳气更虚弱);还可能造成小便难,就是攻下法既会损失阴液,又会损伤太阳膀胱经气,导致水的气化功能减弱。

原文: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吴越理解:

  《伤寒论》在这里提供了一个鉴别阳明中风与阳明伤寒的方法,就是接着条来看,如果出现了条讲到的症状,如果这个人还能食(就是胃口还好),那就是阳明中风;如果不能食,那就是阳明伤寒。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风为阳邪,虽然阳明中风导致腹满,但风性多热,人会感觉饥饿而且能吃;同时,风性多燥,燥伤了胃中阴液,胃燥也会更有饥饿感。这种既能食又腹满的情况,很容易导致阳明府实证(承气汤证)。

阳明伤寒,胃口会减弱,因为寒主收引,会抑制食欲和吞食功能。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对于文中所提示的方法,请深思、慎用。如遇疾病,建议寻找专业医师帮助。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感悟的一点点所知所见而已。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特别是想深入学习伊尹经方与张仲景经方的朋友,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yjky.com/shjs/233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