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寒杂病论结构的再次获取

时间:2022-4-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淘宝推广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uikeyun.com/cms/news/437845.html
我家雪儿送了我一本书,《徐宜厚皮肤科方药心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年9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才翻开两页,就被其中内容吸引,对于学经方的我来说,给了一篇较为全面的概括,在日后运用经方的时候心中框架也算是有了更进一步的构建,下面就是我摘自该书关于《伤寒论》、《金匮要略》有提纲挈领作用的内容录于下:《灵枢》说:日与月焉,水与镜焉,鼓与响焉。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镜之察,不失其形;鼓之响应,不失其声。这就是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其所病。这些内容充分论证了古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观察总结出一套有特色的诊疗规律,其要点有三:(一)主证太阳病,头项强痛而恶寒(表阳证);阳明病,胃家实(里阳证);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半表半里);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里阴证);少阴病,但欲寐(表阴证);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热痛,饥不欲食,食则吐蛔(半表半里阴证)。(二)主脉太阳病,脉浮(外邪在表,气血趋向体表);阳明病,脉洪(阳气最盛,受邪后,脉按之充盈阔大);少阳病,脉弦细(既不如太阳之浮,又不如阳明之大,故弦细);太阴病,浮而缓(表证夹有里湿);少阴病,脉微细(火衰则阳气不能鼓舞,故脉微;水虚则脉不充实,故脉细);厥阴病脉微(说明阴气将尽)。(三)主方太阳病,表虚用桂枝汤,表实用麻黄汤;阳明病,表里俱热用白虎汤,阳明腑实用承气汤;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太阴病,里虚且寒用理中汤;少阴病,里虚证用麻黄细辛附子汤;脾肾阳虚中外皆寒用白通汤,病情危重,阳回可治,阳不回预后不良;厥阴病,用乌梅丸。总之,全书的重点以太阳病最为重要,按上中下而论,上篇既是辨证的纲领,又是鉴别的要点;中篇强调一个“变”字(因汗、吐、下所致病证的救治);下篇提示一个“结”字(指失治、误治所致的气结、血结、水结、痰结、寒结、热结、坏病)。此外,李克绍先生曾对六经有概括性论述。太,是大的意思,人体的面积以肤表为最大,所以肤表之阳称之为太阳。阳而曰明,就是阳气极盛的意思,所以阳明也称盛阳,唯有胃肠消化能腐熟水谷,化生营卫,热能最大,在生理上的阳明实际指胃家。阳气敷布于表,以卫外,叫作太阳;盛于中焦,以腐熟水谷,叫作阳明;除此以外,也充斥于表里之间,流布于三焦上下,这种阳气不亢烈,便叫少阳,又称少火,也称游部。太阴的意思是盛阴,指津液来源于水谷,行于经隧,以奉生身其贵于荣血。少阴是阴气最少的意思,少阴代表心肾,并且水中有火,含有水火二气的妙用。厥阴又称一阴,意思是三阴中的最后,阴气最少,一阴至绝作晦朔,形象地刻画出厥阴是阴阳的转折点,含有阴尽阳生、阴中有阳之意。徐宜厚先生还专门论述了“厥”的含义,归纳比较全面:“凡厥者,阴阳气不得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伤寒论》条)。该条既为厥下了准确的定义,又说出了厥的主证。综合有关文献,将厥归纳为八个方面:一是寒厥,阳气大虚,阴寒内盛,阳气不能温养四肢,宜回阳救逆,方用四逆汤。二是热厥,热盛于内,阻遏阳气,阳气不能达于四末。血热者宜清之,方用白虎汤;燥屎者宜承气汤。三是阳厥,阳气不能宣达四末,此为阳气郁结,气郁不伸,既非阳虚,又非热盛,宜行气解郁,方用四逆汤。四是血厥,气虚生寒,邪气虚寒不能温养四末,宜养血温阳,方用当归四逆汤。五是痰厥,痰实阻于心胸,阳气不能达于四末,宜涌吐痰涎,方用瓜蒂散。六是水厥,水饮停聚,阻碍气血的周流,宜利水通阳,方用茯苓甘草汤。七是蛔厥,蛔虫扰动,血气逆乱,故剧烈疼痛而肢冷,宜安蛔止痛,方用乌梅丸。八是脏厥,周身肤冷,阳光欲息,危在旦夕。总之,厥之证候,轻者手足逆冷,重者四肢厥寒,危者周身肤冷。综合上述“八厥”,徐宜厚认为大部分血管性皮肤病均可“按图索骥”治之。如雷诺病、指端青绀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初期)、冻疮、老年性紫癜样皮炎,均属寒厥;红斑肢痛症属于热厥;白色萎缩、小腿静脉性溃疡属血厥;结节性红斑、瘀积性紫癜属阳厥;结节性多动脉炎后期属脏厥。我想对一本书有足够的掌握,那么运用其中理论、方药治疗皮肤病还是其他方面疾病都会游刃有余。我惊喜的是在读到这篇内容时对于《伤寒论》的认识又明确了很多,而这样的前提一定是对《伤寒论》有了一定基础,在看到徐宜厚先生的总结后便豁然开朗,第一时间便能为我所用,即使我之前没有这样的总结,但我的路子和诸多医家的路子是吻合的,所以才会这般顺畅,这也是日后需要坚持的好的地方。中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yjky.com/shby/219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