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人不要阅读万病求一通

时间:2022-8-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ios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593.html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通”之含义看,其义颇深。通之本意,是指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引申为顺。如对事物、现象,或知识彻底明了、懂得:交通网络和信息四通八达,不闭塞;人体经络气血畅通无阻,无往不达,无处不到,且往来交接贯通,循环无端,永无止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

另外,就是指对宇宙间的事物、现象普遍、全的统称,即整体。

如《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曹老所指,就是对人和疾病及对疾病康复的治疗方法和规律性要把握精通,懂得正常的和异常的,并比较之,求其规律性,通晓人理、情理、病理、医理,所谓知常知变,方可为医执业。

为何惟求一通?

首先,人的生理功能需通,通则气化,化则健。

人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的生理功能以脏腑为核心。五脏主藏精气而不泻,实则藏中有泻。如心主血脉,血液贵流通;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能调畅气机,疏泄情志;脾主运化,脾气主升;肺主气,主宣发肃降;肾藏精,主骨生髓通脑等功能都有藏中寓泻的功能。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实则是泻中有藏。

如胃的受纳腐熟水谷功能,称胃为水谷之海,胃气主降;胆为中清之腑,助肝疏泄,助脾运化;小肠受盛化物,分别清浊;大肠的传导燥化功能;膀胱储尿排尿;三焦纳诸脏器,是元气汇聚通行之所等,都是泻中寓有藏的功能表现。因此,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都需要协调平衡,才能维持。

人体对饮食物的正常受纳、消化吸收过程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还包括气血、经络、阴阳等。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气血贵流通,气顺血和,则人体健康。经络在人体无往不达,将人体联络成一个有机整体。经络之气畅通贯注,以运行气血,温煦脏腑。阴阳是对物质和功能的概括,也是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现象。物质为阴,功能为阴,功能为阳。

物质与功能,即阴与阳,相互依赖,彼此交通,相互为用。总之,脏腑协调平衡,阴阳相交,经络畅通,气血贯注,循环往复,方可维持人体正常的气化功能,化则健,承乃治。生理功能如此,医者必须通晓。

二是发病的机理在于不通

人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就会导致脏腑失和,气血失调,阴阳乖戾而产生疾病。如气血运行受阻,轻则气滞气郁,久则气滞血瘀或气机上逆而发生气逆;气血虚少,则发生气虚、血虚、气血两虚,气虚无力运血,亦可产生气虚血瘀气虚日甚,还会导致中气下陷,不能固摄内脏而致内脏下垂等症。阴阳失调就会产生寒热证。阳盛则热而产生实热症,阴盛则寒而出现虚热证。脏腑失和,主要是产生脏腑病变,即内伤杂证。如心系病、肺系病、脾胃病变、肝胆疾病、肾系病等。由于五脏主藏精气,其主要功能特点是藏而不泻六腑转化物,其主要功能特点是泻而不藏。临床上,脏病多虚证,以脾虚为代表;腑病多实证,以胃家实为代表。故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法。

总之,疾病发生后是千变万化的,且病情的变化又如是错综复杂而多变的。因此,医生应全面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及其变化规律,如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等各方面都应通晓,然后才能有的放矢,讨论疾病的治疗。

三通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人的生理平衡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人生了病就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恢复平衡,得到康复。一个临床医生应通晓从理、情理、文理、哲理、医理,乃至天文地理,方可谈医,才不至贻误病情。具体治疗时,更应通晓药理,然后根据病情,处方法度,选方遣药。药是补偏救弊的,良攻切不可乱投药物。

①通晓人理人有男女老少之别,阴阳禀性有刚有柔。同是男人,有的身高体壮,有的身矮体弱,有的胖,有的瘦。肥人气虚多谈湿,瘦人阴虚多内热;同是女人,有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的特点,除开经、孕、产、乳的生理特点外,余同男子。阳刚之人易动怒,伤肝气;阴柔之人多忧郁,易损心脾。若为七情内伤,虽各有所伤之脏腑,终会相互影响而形成相乘相侮发病。治疗则应根据人理之不同而采取相应的辩证治疗,方可适得其体而发挥最佳疗效。故李中梓提出“不失人情论”,强调因人制宜。

②通晓文理医学本身就属于文化科学之一,在古文化中,医学知识占了很大比例。如在古代或近代15世纪中期以前,学生所读课本之一部分就是医学书籍,故常说“秀才学医,笼内捉鸡”。一是说明这个学生在读书阶段已经学习了很多医学知识,稍加专修就成;二是说明有文化的人学医不难,易于明白理解。无文化的医生是盲医。没有文化知识为基础,怎能通晓高深的医学知识?更无法谈提高。依样画葫芦,停滞不前。文化知识较高的人,多能圆机活法,灵活多变。正如孙思邈教导学生所说“行欲方而智欲圆”。历代以来的医学家,都是即懂医理,又明文理,医文并茂的医学家、文学家,如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辈。

③通晓哲理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本身就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被古代医学家运用于中医学中来说明人的生理、病理现象。如《素问S6;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诊治疾病,离不开辩证论治。“辩”、“论”就是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对疾病进行探讨,通过分析、推理、判断,最后得出结论。医生不懂哲理,常是辩证不准确,论治不合病情,处方无逻辑性,杂乱无章。一个处方动则十几味,几十味药,抓起来一大包,体现不出理、法、方、药的逻辑性和治疗的真结所在,当然临床疗效就无从去很好实现,甚至无疗效,乃至延误病情。用这种方法去治疗疾病,即延误病情,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又浪费了药物资源,好处只有一点,就是多卖药多赚了一点钱,实乃不可取也。懂哲理的人,圆通活法,逻辑思维,遇事不慌,处理有序。哲理通医理,用药合理合法,则能治病救人,普救苍生。

④通晓天文地理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与天地相参。人不能脱离大自然而生存,并受其自然之影响。中医病因学中的六淫就是自然界中六气的反常,当人体抗病力下降时使人生病的外因病邪。人感受外邪后易致外感疾病,外感疾病多有季节性,说明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受季节气候的影响。疾病的发生又与区域有关,如南方气候偏热多潮湿,其病多湿热,用药宜清泄;北方气候寒冷,其病多偏寒,用药宜温散。《内经》有“顺之则疴疾不起,逆之则灾害生”的论述。说明人要适应自然,才不生病或少生病。故治疗疾病时,应因时因地制宜,所谓制贵权变。

⑤通晓医理医理是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条件。医者,艺也:理即哲理、道理、规律、理论、理性。通晓医理,就是要全面懂得医学理论和规律,并能运用于防治疾病的医疗技术。若能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立起沉疴,便是较高的医疗技术。医理,包括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如药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中医方剂学、诊断学及内、外、妇、儿等科学。这些理论和技术需要系统学习和深究,必须全面把握,灵活运用,做到功多艺熟,熟能生巧,方可为良医。不明医理,便去草率诊治疾病,岂不是信口雌黄,瞎乱一通,何能治病救人、立起沉疴?!

对于医理,孙思邈经常教导学生要“博极医源,精情不倦”,做到“大医精成”。广读医书,深探其中的奥妙原理,借鉴古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融会贯通。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经过多次升华,最后变为系统理论和高超技艺。病有千变,法亦万主变。要能合法生活法,必须先通晓医理,把握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洞察一切,然后才能有的放矢,顺理成章,立起沉疴。

疾病的发生虽有内因、外因之分,但其主要发病机理在于“不通”,外因多是邪气阻滞不通,内因多是脏腑、经络、气血失调不通,都可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使平衡失调而生病,故治疗疾病变应因势利导,通之,治之。关于通之之法,《医学新传》小结为:“夫通者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要以下泄为能,则妄矣”》这是对治病亦通的全面理解,可谓经验之谈。

总之,从生理、病理,到医理、药理、治疗,都必须从理论到实践通晓之。只有精通明了,才能正确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变化规律。即能掌握理论,又能驾驭疾病,方可担当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因此,“万病惟求一通”.

文源:医品阁

精彩文章回顾

生命的意义不单是幸福

所有的疾病、痛苦,真正的根源其实都是抗拒

赵明德:药能治病道能化病药能医人好病而道能劝人无病

系列:《儿子道》《夫妇道》《媳妇道》

演说论语97-99集|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论语治人心

切勿相火妄动-写给热爱中医和传统文化之人

罗大伦

一位医学教授的演讲令全场鸦雀无声

试着少吃一点,你就会得到健康的青睐

董洪涛

徐文兵:中医对手脚冰凉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通便治便秘,中医方法有很多种,只会用泻药最没水平

眩晕的经方治疗,都在这里了,值得收藏学习

本能系统论--中医是生命本能系统医学(二)

断食是五脏修炼-五脏运动

多少人的一生,被底层思维毁掉而不自知

他分考上清华却没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yjky.com/shzz/223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