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思路,用针灸解决伤寒论中的少阳病

时间:2022-6-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项目管理求职招聘QQ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5630.html
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为了治疗《伤寒论》中所提到的种种病证,张仲景创制了多个方子,其中不少方子至今仍为临床常用方。这些病证只能寄希望于这些方药吗?显然还有其他方法,有人另辟蹊径,用针灸的方法治疗《伤寒论》中的病证,这个人就是针灸名家单玉堂。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少阳病证如何用针灸进行治疗。

1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浅析:言少阳中风见症及禁忌。风邪中于少阳本经发病者,谓之少阳中风。风为阳邪,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今风热之邪夹少阳火气循经上窜,风火交攻于耳目,则两耳无所闻,目赤;经邪热甚,枢机不利,火气内郁,则胸中满而烦。因邪在少阳,里无实滞,故不可吐下。否则,虚其胃阳,饮动则悸;损其胸阳,火扰则惊。

治则:疏经通络,清热祛风。

配穴:关冲、风池、足临泣、外关。

释义:关冲为手少阳三焦经之井穴,点刺出血可清少阳经热之邪,主治头痛目赤,热病心烦;风池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会,清头明目以疗耳聋目痛,是祛风清热、通达脑目脉络之要穴。二穴相配,可清少阳之风火。再取通阳维脉的手少阳经之络穴外关,配通带脉的足少阳经之输穴足临泣,通经活络,清解表里以疗胸中烦满。

2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浅析:言少阳伤寒脉证及禁忌。弦为少阳本脉,细主津虚血少,“弦细”并见,反映了在表之血弱气尽,寒邪伤于半表半里而发为少阳病。少阳经脉上头角,见头痛而不项强;热发于表里之间,自与“翕翕发热”“蒸蒸发热”有别;寒为阴邪,故无少阳中风之耳聋目赤见症。然邪居半表半里,少阳火郁气滞,误汗则津伤胃燥,火炽入胃,“谵语”属邪实于阳明胃腑,当泄热和胃则愈。若胃不和谵语不止,致使热邪扰心而心虚不宁,则见“烦而悸”。此皆因少阳误汗所致,于汗法不可不禁。

治则:疏经散寒,和解表里。

配穴:丝竹空、风池、阳池、内关。

释义:丝竹空为手足少阳脉气所发,功能清热祛邪;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会,功能疏调少阳经气,散寒清头目。二穴针刺主少阳病见头痛发热。同时取三焦经之原穴阳池,调理三焦气机,解表清热,滋阴润燥;配心包经之络穴内关降逆安神,开郁通络,疏肝调胃。二穴原络相配,疏通表里经气助少阳枢解。

3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浅析:言病传少阳证治及误治辨证。太阳病不解,表邪完全进入半表半里而发为少阳病者,谓之转入少阳,胆附于肝,经脉布于两胁,少阳为病,肝胆疏泄不利,故胁下硬满;胆木受郁,逆于胃土,则干呕不能食;病居少阳,正邪交争出没于表里,则往来寒热;脉沉紧者,说明少阳之邪偏于半里,但尚未见可吐可下之里,故与小柴胡枢解。若误施以汗、吐、下、火等法,则津伤胃炽而谵语,知病已逆变,不在少阳,当审其邪之所犯,以法救治。

治则:枢解少阳,清热利胆。

配穴:风池、申脉、支沟、阳辅。

释义:病传少阳且尚未吐下者,针风池,足少阳与阳维之会,清热解表,转枢外达;配申脉,足太阳膀胱经穴、通阳跷脉,可疏调太阳经气,祛风散寒。二穴能疏导太阳转入少阳之不解。少阳病邪内入,肝胆疏泄不利者,加支沟,手少阳经之经穴,清三焦热,通阳络之脉;配阳辅,足少阳经之经穴,疏调肝胆气机,以治胁下硬满。四穴共调少阳,以枢利开阖之机。

4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浅析:言三阳合病偏于少阳脉证。太阳脉浮,阳明脉大,浮大之脉显现于关上,乃热邪偏盛于胸膈,为半表半里属少阳。三阳热邪弥漫于表里,且以少阳气机壅滞,木火交郁为甚,人则沉昏欲睡;目合热邪随阳入阴,阳热迫阴外渗,故见盗汗。

治则:清胃利胆,疏调气机。

配穴:厉兑、足窍阴、合谷、太冲。

释义:先求阳明、少阳根结之术,取胃井厉兑,胆井足窍阴,点刺出血,可清泻胆胃热邪,调引气血下行。继开四关,针合谷,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疏经宣窍,解表清热;太冲,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平肝潜阳,醒神通闭,协调肝胆气机,补能滋阴养肝和血。四穴配伍,令阴平阳秘,气机调和则愈。

5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浅析:言太阳病入少阴见症,病有循经相传,有表里相传。六七日为阳气来复之期,病当出于太阳而解。今邪去而阳亦去,虽表无大热,但邪入少阴之里,故其人见肾躁心烦;盖太阳与少阴经脉络属,脏腑表里相通;是为阳去入阴、表病传里也。

治则:调和阴阳,透邪出表。

配穴:神门、大钟、太溪、飞扬。

释义:既见阳去入阴之证,则宜于阴经求之。神门为手少阴心经原穴,疏调心气,养血安神;大钟为足少阴肾经络穴,别走太阳膀胱,滋肾壮水,调和表里。二穴相配,上下交贯,阴阳相合,以平躁烦。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输,亦即原穴,飞扬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络、别走肾经,二穴原络相配,补肾益气,疏经活络,透邪达表外出。又为太阳与少阴表里相通之治。

换个思路吧,《伤寒论》中的种种病证,不止可以用经方解决,针灸也可解决。

将《伤寒论》条文和方证“对接”针灸配穴,看单玉堂先生如何妙手施针!

点击封面了解更多,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系中国现代著名针灸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元老单玉堂先生对《伤寒论》六经名篇节进行针灸配穴方面的论述与探讨,从而将针灸配穴与伤寒辨证思维相衔接的一部论著。是对原版《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的适度修订,在原版基础上对书中的一些难点加了必要的按语,以方便读者对方证配穴的学习与掌握。本书既可方便针灸专业读者深入学习《伤寒论》,真正掌握临床辨证思维;更适于伤寒专业读者全面把握张仲景的辨证思维模式,进而提高临床辨证的悟性与境界。

▼往期精彩回顾▼一文破解“经方难用好”的困局

拉肚子,李今庸总结了25个外治方

八面伏击腰痛,选方用药不难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单玉堂伤寒论针灸配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单玉堂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yjky.com/shzz/221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