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伤寒论郝万山老师一篇文章告诉你

时间:2022-5-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彭洋 https://www.zghy.org.cn/item/435904504229974016
青竹中医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第篇,医路漫漫青竹相伴。来源|青竹医社

导读

伤寒论是我们学医者必学的一本经典,可是如何学习伤寒论大家或许并不清楚,所以,我寻找到了郝万山教授之前的一次讲座,讲座的名字就是:郝万山讲伤寒论的学习方法和要求。文章很长,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学习上的帮助!

如何学?

今天我们谈概念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谈一谈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和要求。我们对于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来说,首先说学什么,第二个说怎么学。学什么呢?首先,我们要学习《伤寒论》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什么基本知识呢?理、法、方、药的基本知识,理、法、方、药的基本内容。比方说,太阳中风证它的临床表现是什么?这就是基本知识,它的基本病因、病机是什么?这也是基本知识,它的治法,它的用方,它的方药组成,它的这个方剂的煮服方法,这都是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所以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在本科阶段,学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是我们的最最基本的要求。第二个要求是学习辨证用方的思路和方法。学习思路和方法,这就是比这个学基本知识和学基本内容要稍稍高出一点。我们从它的字里行间来分析它,辨证鉴别的方法来分析它用方的思路。比方说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第条呢,说: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这两条大家读起来有时候可能觉得莫明其妙,不就是汗出而喘,用麻杏石甘汤吗?为什么又说不可更行桂枝汤,为什么又说无大热。实际上在这一条里,它把《伤寒论》中涉及到所有喘的证候都进行了鉴别。我们知道,在《伤寒论》中,出现喘的证候大体有五个方证。首先是麻黄汤证,寒邪闭表,肺失宣降的无汗而喘;再个就是小青龙汤证,外有表寒,内有水饮,外寒和内饮相合,水寒涉肺出现的咳喘。而麻黄汤证的咳喘也罢,小青龙汤证的咳喘也罢,它们都是无汗的,因为外有表寒嘛。而63条和条,它说汗出而喘,汗出而喘即是这两条的主证,同时也是鉴别诊断。它就排除了麻黄汤证的无汗而喘,排除了小青龙汤证的无汗,外有表寒的无汗,里有水饮涉肺的咳喘。哎,无汗出而喘,即是主证,也是鉴别诊断。在《伤寒论》中还有一个证候,可以见到喘,那就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那是外感风邪或者引发了宿喘,或者是外感风邪,风邪壅肺,引发了新喘。这两种情况都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来治疗。但是,原文中说:不可更行桂枝汤,就告诉了这个证候,虽然有汗出,虽然有喘,但是它不能够再用桂枝汤,也暗示,不能够再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它不是中风见喘,所以,不可更行桂枝汤,也是个鉴别诊断。在《伤寒论》中,还有一个证候,就是阳明腑实证,由于肺和大肠相表里,当阳明里实的时候,阳明之热迫肺,可以出现喘。所以在大承气汤适应证中有喘冒不得卧,有微喘直视等等。而阳明病本身是多汗的,阳明病是里热里实的证候,里热里实逼迫津液外越,总是会多汗的,所以《伤寒论》原文中有一条说:阳明病,法多汗。阳明病理应当多汗,所以你见到一个汗出而喘的病人,会不会是阳明里热,阳明里实,然后迫肺所造成的证候呢?63条和条,原文说无大热,这个无大热是个鉴别诊断,告诉你,没有阳明里大热,没有阳明里大实。所以你看,我们在学63条和条的时候,就这个短短两条原文,把《伤寒论》中可能见到喘的其它四个方证全排除在外。最后,汗出是邪热壅肺,然后肺热逼迫津液外越,所以有汗出。邪热在肺,肺气宣发肃降失司,肺气上逆,所以有喘,所以出现了喘。所以这样的话,只限定在通过鉴别这个喘证。就是个邪热壅肺的喘,你看这种鉴别诊断的思路,鉴别诊断的方法,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你比方说第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阳脉是轻取,轻取脉涩,提示了气血不足;阴脉是沉取,沉取脉弦,就是脉沉弦,提示了少阳气郁。既有气血不足,又有少阳气郁,特别容易发生木来克土的腹中肌肉拘急疼痛的证候。张仲景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补益气血,和里缓急,来治疗这种肚子痛。可是在条里头说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它的主证不是肚子疼,而是心慌心跳,心中悸而烦,这是因为气血两虚,在平常情况下人体感觉不出来。一得外感病以后,正气抗邪于表,里气就更加虚衰,所以得了外感病两三天就出现了气血两虚,心脏失养的心慌心跳。张仲景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也用小建中汤来补益气血,颐养心脏。如果从症状表现来看,一个是肚子痛,一个是心慌心跳,心中悸而烦,那主证表现根本就不一样。可是,张仲景用的方子都一样,都是小建中汤。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用方思路呢?这就是一种抓病机的用方思路。唉,这两个证候症状表现不一样,但它们的病机都是气血两虚。气血两虚,腹部肌肉失养,出现腹中拘急疼痛的,可以用小建中汤;气血两虚,心脏失养,出现心中悸而烦的,也可以用小建中汤。那我们临床就可以用这种思路,抓病机的思路来扩大经方的临床应用。后来,我注意从《伤寒论》中的字里行间来探索《伤寒论》中的用方的思路。我在此举个例子。《伤寒论》条说本以下之,故心下痞。本就是原来,原来因为用过下法,结果造成了心下痞这个症状。与泻心汤,有心下痞当然要给他泻心汤了。结果痞不解,吃完泻心汤以后心下堵塞胀满的症状没有缓解,然后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再看看病人,除了心下痞这个症状之外还有口渴、口燥、心烦,还有小便不利。这才是知道造成这个心下痞的是因为下焦有蓄水,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而出现了心下痞,所以,用五苓散,外疏内利,促进了膀胱的气化,膀胱气化恢复正常了,哎,水邪得以排除了,当然中焦气机壅滞的这种感觉他就没有了。所以心下痞对五苓散证来说,它绝不是五苓散证的主证。五苓散的主证是什么呢?口渴、消渴、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小便少、少腹苦里急再加上脉浮,脉浮数、身微热这样的表证,这是五苓散证的主证。当下焦不利,水邪上逆的时候,可以阻滞中焦气机而兼见心下痞。但是心下痞这个症状尽管不是五苓散证的主证,可是对于这个病人来说,却是他最感到难受的,最感到痛苦的一个主诉症状。所以大夫,我这个地方堵,哎,他来找你看病来了。我临床就遇到一个病人哪,他说,大夫,我这个地方堵得吃不下饭,不吃饭也堵,吃一点点就胀。他说,我已经看了好几个月了。我打开他的病历一看,医院的这个中医都给他看过了,都是和胃的,降逆的,那要我给他看也是这样。可是,为什么用上这些方子都没有效果,然后我就仔细又问他,我说,你喝水多吗?他说,我嘴是老干的,我总是喝水。我说,那尿多不多?他说,尿不多,相对来说尿不多。我一看他的腿,轻度的水肿。他说,我这堵呢,最先是由肚子堵下边逐渐逐渐胀满,逐渐逐渐硬,硬到这的时候就什么饭也吃不下了。我说,好,我就给你用利尿的方法。用五苓散原方。我说,先用三副试试吧。吃了三副,他给我打来电话,他说,郝老师,因为过去他也听过我的课。他说,你这个方子可真灵啊。说,吃完了之后尿就增多了,口渴也逐渐逐渐的缓解了。然后,我这硬和堵的这个感觉逐渐逐渐往下走,现在呢,就肚脐以下还有点硬,还有点堵。我是再接着吃呢还是怎么样?他说,上边全通了。我说,再接着吃。又吃了三副,整个上下全通畅了,胃里不再堵了。这一条给我们提示了一个什么思路呢,抓副证。你看,这个病人来的时候,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病人的主诉症状是个心下痞,你按照常规的治疗心下痞的方法没有疗效,那你到底去再找一找他是什么样的病机,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心下痞,这叫抓副证,兼求病本。有时候,在《伤寒论》中的一个方证的副证在具体一个病人的身上可能会上升到主证的地位。这种思路也是我们从《伤寒论》中来的。所以我们在这《伤寒论》的过程中,不仅要学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还要学它辨证的思路和方法,用方的思路和方法。而这些思路和方法我都会在我们教学过程中给大家作具体分析。怎么学?下面我们谈谈怎样学的问题。我这里列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个过程,其实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宜的。但是不管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大体是这么八个过程。首先,训词、释句、弄通本意。《伤寒论》毕竟是一千八百年前的人所写的一部著作,所以在语言的含义上,有许多就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不明白它的本义,我们在读它的时候就容易发生一些误会或者是笑话。比方说,第29条提到了脚挛急,我听一个老师的课,说就是脚丫子抽筋。用芍药甘草汤可以治疗脚丫子抽筋。课下,我就问他,我说:你凭什么说,脚挛急就是脚丫子抽筋啊?他说:脚就是脚嘛,我就用芍药甘草汤治好过脚丫子抽筋,所以脚挛急就是脚丫子抽筋。我说:我还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过腹直肌痉挛,哎肚子痛,我能说脚挛急这个脚就是肚子吗?因为他是个年轻老师,所以我就可以批评他了。我说《说文解字》说脚,胫也,这个,小腿那个胫。脚,胫也,它指的小腿,所以脚挛急,就是指的小腿部的腓肠肌的痉挛。这是《伤寒论》的原来的意思。我再举个例子,这个煎,我们今天,煎和煮基本不分。你说煮药,啊,煮这个药,我们可以说熬药,可以说煎药。但是在《伤寒论》里,煎不是这个意思。《方言》它说有汁而干谓之煎,就是把液汁状的物质加热浓缩的过程,把液汁状的物质加热浓缩的过程它叫煎。加上一点点药,你比方说加个芒硝,它就用煮了。这个用得非常严格。在《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复黛赭汤,这四个方子是调和中焦半上半下之枢机的,它在煮药的过程中,要求煮后把药渣子去掉,再加热浓缩。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它是和解半表半里之枢机的,它的药的煮服方法也要求煮后去滓再煎,再把药汁加热浓缩。这样做的目的,因为这些方剂都属于和解剂,它们在用药的特征上,都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煮后去掉药渣子把药汁再加热浓缩,它就有利于药物的寒热协调,攻补并行,更好的起到和解的作用。而且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这样做,可以提高整个方子的疗效。这我们再具体讲的时候会讲到。所以如果你弄不清楚它的本意,你把煎和煮混淆起来,那你就可能发生一些误会。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的。我们弄明白了,打开书本的时候知道它的意思,合上书本全忘记了,那你临床怎么用啊?所以,第二点,我要求熟读默记,娴熟于心。《伤寒论》的六经病证篇,就是从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到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第十四。这十篇也仅仅条。我在中医药大学要求大家背的是条。背这些原文一方面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读的时间长了,你就理解得会逐渐逐渐深刻。另一方面,是要求用的时候,经常有句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哎,一到用的时候,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唉,我们现在要背些原文呢到用的时候,到写病历的时候,到讲课的时候,信手拈来,是便于用。所以,要求背原文,一个是为了加深理解,一个是为了便于用。以上就是郝万山教授为大家讲如何学习伤寒论与方法要求,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学习一下,为自己的临床学识添砖加瓦。郝万山教授在我们这一代中医人的心目中是有着较为崇高的地位的,因为大家在这个新媒体时代肯定或多或少的看过郝万山教授的视频,无论你现在是否喜欢郝万山教授,但我相信你一定从他的视频中获得过对你有用的东西。随着郝万山教授年纪的增长,无论是郝万山教授的线上课还是线下课都已经大幅度的减少,再过几年,很有可能,郝万山教授不会再进行授课。我们青竹中医推出的国医名师超级大礼包课程距离报名结束还有2天,这一份超级大礼包课程不仅包括了郝万山教授的线上课程与郝万山教授的线下学习传承班,还包括了熊露主任,逯俭主任,高建忠教授,国医大师李佃贵的线上课程以及他们的线下学习传承班,报名时间正在逐步消减,大家难道不想自己去体验一下郝万山教授的线下学习传承班吗?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yjky.com/shzz/219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