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惯性流产变得不再习惯

时间:2019-4-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导读

对想要孩子的父母来说,习惯性流产是他们的噩梦。往往在第一次流产时,不会引起年轻父母足够的重视,超过三次的自然流产就会变成习惯性流产。

对想要孩子的父母来说,习惯性流产是他们的噩梦。往往在第一次流产时,不会引起年轻父母足够的重视,超过三次的自然流产就会变成习惯性流产。流行病学显示,自然流产的发生率约为15%,习惯性流产的发生率约为1%,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这个几率就更高了。

临床观察发现,流产次数越高,复发率越高。有过一次自然流产史,再次怀孕的流产率为20%-25%;有2次自然流产史,再次流产率为25%-30%;3次流产史则复发率为30%-35%。这一组数字看得让人心惊,那女性朋友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习惯性流产带来的伤害?

五种女性要当心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原因很复杂,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发生在12周以前的早期流产,一种是发生在12周以后的晚期流产,而造成流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如遗传因素、免疫性紊乱、内分泌紊乱、子宫畸形等。现在习惯性流产的发生机率非常高,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哪些女性容易出现习惯性流产呢?

1有妇科炎症的女性。

在阴道炎没有治疗的情况下怀孕,极有可能出现流产的情况,怀孕的阴道炎患者的炎症病毒会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容易出现流产的状况。因此,患有阴道炎的女性一定要在病情得到控制之后再怀孕。

2多次人流的女性。

由于平时对避孕措施做的不太好,导致很多年轻女性意外怀孕。考虑到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就采用人流来终止妊娠。殊不知隐患就此潜伏下来,多次人工流产易损害女性的生育功能,引发习惯性流产。

3高龄生育的女性。

高由于工作或者生活物质的需要,很多人都是先做事业,后要家庭的,导致很多女性朋友生育年龄推后。年龄的增长对女性生育能力影响非常大,从女性的生理规律来说,生育能力旺盛在25岁,30岁以后缓慢下降,35岁以后迅速下降。虽然没有直接证据显示年龄对习惯性流产有影响,但是高龄孕妇容易出现流产却是不争的事实。

4黄体功能不全的女性。

黄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对于维持女性妊娠,促进胚胎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女性因为内分泌或者卵巢异常的因素会出现黄体功能不全而导致习惯性流产。

5子宫颈内口松弛的女性。

这种情况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子宫颈口内部松弛之后,如果女性在进行运动幅度较大,或者一些异常的情况,就会导致胚胎容易滑出而形成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的预防知识

习惯性流产对于任何一名女性来说,都是噩梦,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去自己的孩子,让准妈妈的心情变得紧张不安、敏感多疑。与其等疾病发生之后才着急就医,不如在疾病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那么习惯性流产可以预防吗?如何预防?

1、发生流产后半年以内要避孕,待半年以后再次怀孕,可减少流产的发生。

2、要做遗传学检查,夫妇双方同时接受染色体的检查。

3、做血型鉴定包括Rh血型系统。

4、有子宫内口松弛的可做内口缝扎术。

5、针对黄体功能不全治疗的药物使用时间要超过上次流产的妊娠期限(如上次是在孕3月流产,则治疗时间不能短于妊娠3月)。

6、有甲状腺功能低下,要保持甲状腺功能正常后再怀孕,孕期也要服用抗甲低的药物。

7、注意休息,避免房事(尤其是在上次流产的妊娠期内),情绪稳定,生活规律有节。

8、男方要做生殖系统的检查。有菌精症的要治疗彻底后再使妻子受孕。

习惯性流产后再次怀孕注意事项

对于曾经有过流产史的孕妇来说,孕期保健更为重要,习惯性流产的女性再次怀孕后一定要注意以下五点。

1、再次怀孕时要禁重体力劳动,尤其避免屏气、提举重物、用力大便,避免使腹内压增高而发生流产,忌大温大补。妊娠早期禁止接触X线、超声波、放射性同位素,以防胎儿发生畸形而流产。

2、孕妇应尽量避免到流行性感冒、伤寒、肺炎等流行病区活动,也不应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受感染机会;不要主动或被动吸烟;不接触宠物;不吸入有毒气体。

3、如果发现怀孕,医院就诊咨询。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的血HCG水平,采取相应的保胎措施。如口服或注射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孕前采用中药调理的患者,怀孕后应继续服中药保胎到上次流产的月份。

4、孕妇在流产后切忌恼怒、担忧或受到惊吓,丈夫应多安抚,但不要在短期内有性生活。

5、孕妇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要有规律,最好每日保证睡够8小时,并适当活动。

对年轻父母来说,出现第一次自然流产后就应该引起十分的警觉,去医院查明流产原因,制定充分的预防措施,以防流产再次发生。

来源:KK健康网

更多女性盆底健康内容敬请







































呼和浩特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yjky.com/shzd/17610.html

------分隔线----------------------------